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本尊

青山不墨 x 立場新聞:為什麼我們需要心經?

相信大家對心經都並不陌生,尤其在書法作品裡,我們會經常看到有關「般若波羅密心經」的作品。它仿佛就像「九因乘數表」一樣,成為書家必寫的作品。


「般若波羅密心經」用260個字,講了佛家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其實在正套兩萬多卷三億多字的佛經裡,屬於最短,可同時,它也很「長」。為了這兩百多個字,無數人去解讀,去研究,甚至用一生的歷練去感悟。


我們今天看心經,覺得特別難明白,說到這裏,大家應該都開始問:那我不是信佛的,心經對我的作用是什麽?無論你是否信佛,其實心經裡面所說的都是關於你應該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和身處在世界的我們。


我們非常熟悉的「色即是空」,「色」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男女關係」或「顏色」;而是我們能夠用肉眼看到的東西,用眼睛去看的意思。而「空」就是「色」背後它可能更本質更接近真相的東西,「色即是空」整個意思就是,事情永遠都是由更小的一個份子組成的,到最後就分解成為塵埃。


世間上萬事萬物都是不斷地透過分解,變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裡面產生和結束。佛家認為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個固定、一成不變的樣子。


但我們同時也有非常多的執念,希望一段穩定的關係,一份穩定的職業,生老病死……但這些執念與這個世界本身運行的規則又是相違背的,於是就產生痛苦。所以心經裡面也有一句「心無罣礙」,就是當有一天,我們沒有了那一種執念,接受了這個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我們跟隨這個世界的變而變,去擁抱這個變化,那個時候就沒有這麽多痛苦。


所以心經就是要佛家告訴你這一套的世界論和方法論,不是要勸解你。而是要啓發你去尋找引發你情緒背後的那個更本質、更接近真相的東西。所以千百年來,太多人去抄寫心經,比如:


歐陽詢



乾隆皇帝



弘一法師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弘一法師的版本,他不像很多名家那樣有很多技法在裡面。因為它本來就是一位僧人,心經是他每一天都要做的日課。他一天一天地抄寫,在抄寫過程中完成他自己內心的那一種參透和感受。


從小到大,我們的書檯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但沒有一本書像心經那樣提醒你安靜下來,面對個種痛苦的時候去直面它、接納它、釋懷它。


特別在現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我希望我身邊的人能感受和擁有這份寶貴的禮物。無論在任何時候,它就在你目光所及的某個角落,總能觸動你。

53 次查看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