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 x ELLE 專欄:出走了的貓,還會歸來嗎?
要數忠心耿耿,貓奴算是數一數二的了。話說我媽家裡養了兩隻家貓,一母一公,平時不瞅不睬,形同陌路,不過牠們都有個共同愛好——「離家出走」。不管你養了多少年餵多少高級的食物,只要你敞開大門任由牠出入,那就一定能找到出走的機會。然而,每次出走後,我媽都會彷彿火燭似的打電話給我嗌救命。

貓奴的忠心,恕我沒辦法能理解,但主子的心態,我大概能懂一二。
貓的本性是不愛束縛的,想永永遠遠在原野裡奔跑,獨立探索未知的新奇世界。當沒有自由的時候,連爪子都是悲傷,我愛貓的自由,和牠幾乎忘恩負義的性格,啊,應該是想做就做,活在當下的本性。
大概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漸漸厭倦了日常的生活,那些機械重複、枯燥乏味的日子似乎成為我們生命的全部,不論是瑣碎的工作還是煩悶的學業,似乎總是無休無止地困擾着每一個人,我們每個人就像那不斷被鼓勁吹氣的氣球,不斷變大直至爆裂。
在某一時刻,我們的腦海裡也許會浮現兩個字: 逃離。 當我站在機場的航班資料牌面前,腦海都冒起一股衝動,想跑去櫃位買一張機票遠走高飛一 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所以在30歲,我沒甚麼送給自己,只能送給自己一場遙遠的「出走 」——拋棄工作,去一個地方,但目的地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而是心靈,回到僅僅擁有自己內心的原點,讓一切回歸到「零」的原廠設定。
對,要停下來,因為在庸碌的忙碌中永遠沒有辦法好好思考,內心的需求也是被漠視的, 「靈魂只能獨行」,不論放在這裡合不合適,但太多的牽絆纏身,注定真正的渴望是找不到的。容許自己在一個額度裡去感受自由,做自己想做的東西,看看外面的世界,這並不奢侈,而是我們生而為人,應該要有的基本生活。減少一些娛樂購物飲飲食食的虛耗,多一些生活中的留白,你會發現眼睛看到的東西比你想像中的要多。
有人說「錢包那麼小,哪裡都去不了。」就此作罷,其實出走不一定是去旅遊,我有一位朋友,每逢放假就不見人,她是一個項目經理,手 握兩部電話,但每逢放假就會關掉自己的通訊方式,學習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她把這個方式稱為 「換腦」,就是通過一種新事物的刺激,讓自己陳舊的思考活躍起來。
這些無關重要的事情,經常讓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糾結變得豁然開朗。 當你問我對於一場漫長而未知的「出走」,在這個年紀拋棄工作做自己想做的東西,是否有過膽怯,我只能承認我也有過恐懼。
不是不怕,我只是願意承受起對於未知的恐慌,也願意用一種期許來慢慢壓倒它,因為這樣我就不會後悔所有做過的決定。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我想說的是,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隻貓。
原文刊登於:https://www.elle.com.hk/life/packy-lai-382-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