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 x ELLE 專欄:2020,是時候重設你的「喜好設定」
總的來說,很多東西我已經不相信,譬如一則新聞,同一件事情,不同角度的解讀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我們已越來越難判斷訊息真偽,接收的訊息越多,就越容易迷失。我們表達的可以是別人的意見,發洩的是別人的情緒,或者追求的都是別人的夢想,過着別人喜歡的生活。

我們人對事物的注意力投放是有限的,以前未有手機的時候,你會發現事情的存在都比較整體,沒有被明顯切割成片,一本書,一封信,一 套電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雖然一天過去,能完成的事情比較少,但你覺得還是能清楚自己手頭上在忙甚麼。
如果把時間比作一個木雕塑,以前的時間就是在整個木頭上雕刻成型,而現在的時間就是由一個個小木頭堆積而成。如今我們要完成一件事情,就要不斷在零碎的小木頭裡面尋找合適的一個。
伴隨無數選擇和比較,有時就會讓人疲於奔命,我們就像一隻無所適從的兔子,不斷追趕,但到頭來,不知道最終得到了甚麼。
我們大多數都活在一個屬於我們「喜歡設定」 的世界裡,很多你「看」到的,你「堅信」的,都是為符合你設定而出現的,透過一個屏幕看外面的世界,上面只播放你曾經認為對的東西,對於與設定不符合的東西,那些你不認為對的東西, 也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着,可是你看不見,也不願意接收,你覺得你是通曉全局的人,可事實上, 你只看清了眼前的一片樹葉。
正如有很多學書法朋友,喜歡楷書,就覺得米芾一定要把正楷寫好;你喜歡柳體,就覺得歐體死板、顏體臃肥、趙體媚俗;喜歡行草書,就覺得楷書不重要……還常常覺得別人不可理喻,但從不覺得自己有甚麼不對,而這些想法就像我們給自己築起的城牆。
這一切,都來源於獨立思考能力的喪失。要擁有這種能力,不是要練成一對金睛火眼,而是要 「止」,停止對外界的消耗,保持一個開明的狀態。 古人說「獨善其身」,很多時候被我們理解成為不理世事,與外界隔絕的佛系自私精,相反,獨善其身的人其實對外界非常敏銳,但不容易被干預或動搖,能保持在一個冷靜、清醒和客觀的狀態去看待事情,不隨便妄加評論,急着表達立場,因為他們知道,他的意見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
當遇上不同聲音,他不會窮盡力氣去說服你接受,因為如果自己先產生情緒,別人也一樣,與其用很多力氣去教育、很多語言讓他人信服,不如做一個太陽,讓所有生命都會向你取暖。
由戒生定,定生慧,我覺得這種「定靜」的能力,不是我們所說的聰明,而是智慧。 2020年,你可以選擇先從「戒」開始,管好自己的言行,安靜自律地做好自己;抑或世界變得快,細心了解一件事太麻煩,謾罵,吵架比較痛快?
原文刊登於:https://www.elle.com.hk/life/packy-lai-387-opinion